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1415101-29 宋慧蓮
春秋之變,從盛至衰,由衰起盛。四季就這樣永遠地變換更替下去。無限的變換中包含的是有限的生命。時光對于宇宙來講或許是永遠不會消失的,但對于我們每一個生命個體來說,就是一逝不返的存在。
從春江水暖到秋水送别,一個人大概會經曆八十次的四季變換,在每一次變換中都會經曆許多快樂和悲傷的事情,若僅僅因做了會讓自己後悔的決定而懊惱許久,那還不如利用這些時間去意氣風發地努力。許多人在人生的道路上總是一次次地循環“做決定——懊悔——用很長時間懊悔——然後懊悔自己浪費時間”這一軌迹,以至于人生對他們來說更像是痛苦的曆程而不是享受。事實上我們隻能活在當下,在你懊悔的時候,春風不會停止吹拂,江水也依舊流逝,從未停止。一切自然規律都在勢不可擋的到來,隻有你還止步于過去、滞留在從前。所以我們不應屈服于短暫的沉寂,而應跟随時光的年輪輾轉過艱難的路程,厚積薄發,赢得新生。
我曾經也時常在時光的流淌中迷茫,我感慨每一個事物的消逝,撿起一片脈絡紋理皆清晰的秋葉,我會想到它與生着的青蔥綠葉隔着的千萬重距離,每一片落葉都是已故之物,讓我感慨時光的殘忍。但一次經曆讓我改變了看法。那是一個複習周,我為了找一個位置在人滿為患的圖書館裡艱難穿行。走過發舊的樓梯,我看到一排無人光顧的舊式書架,随意翻開一本落着塵埃的書,是講蘇維埃的,書中的夾縫中靜靜地躺着一張現在很少見到的借書卡,上面借書人簽字的日期都在1960到1970年間,我的心在那一刻微微膨脹,四十年間的差距就在我翻開這本書的時候消失在泛黃的書頁中。這讓我明白了,時光并不是殘忍的,它是上天賜予我們的珍貴禮物。對于它,我們要珍惜而不是揮霍。
梁實秋說過一句很實在的話,“沒有人不愛惜他的生命,但很少人珍惜他的時間”。我們将時間視為廉價品随心地去消耗,而當我們無節無制地去消耗時光時,時光也将我們消耗。很多時候我們自以為是地認為還年輕,還有大把的好時光等着我們,我們放肆地揮霍着,誤認為夢想它會自己成真。
時間是生命的禮物,它很奇妙,又很公正。它一旦流走,便不再回來。“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因為“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