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5101-20胡輝霞
在寫下這篇文章之前,我也想過可以用多麼矯情的話來表達我内心此時的情感,可仔細想來,話得慢慢的說,事情得細細的做,也許這樣才能讓感受更加的細緻入微,慢慢發酵,慢慢成長,自我看來,這是一個過程,得有始有終,方能圓圓滿滿。
最近和媽媽聊天的頻率多了,雖說讓我很是詫異,但更多的是一份欣喜,兩份滿足。我和媽媽以前幾乎不怎麼聊天,一來是因為媽媽沒有買手機,沒有微信号。二來她也不懂,并不知道什麼是微信。不過她一直渴望自己有一個微信号,她常常對我說:“看到别人都有微信,她也想要一個”,有時候聽着聽着就給忘了,并沒有放在心上。一次回家,我無意之中發現媽媽有了她自己的微信号,之後弟弟又跟我抱怨說媽媽把他微信号給“搶”了。我差點笑出聲,不過正是有了一位這樣的媽媽,才讓家裡面有了很多樂趣。
媽媽總是喜歡問我在幹嘛,把家裡發生的一些新奇的事兒分享給我,也喜歡跟我說一些“大道理”,大到領居家今天賣了幾輛車,小到今天自己做了些什麼菜。不過說到有關“菜”這個話題,我媽媽對此倒是頗有見解。
前一段時間,她發給了我一個做菜的鍊接,問我如何收藏,一步一步教會了她之後,她似乎恍然大悟一樣的說:“噢噢,寶貝我知道了,謝謝寶貝”,接連幾天她都發給我這些鍊接,又問我有沒有什麼可以直接看有關做菜的視頻軟件,另外還反複的要我把各種各樣做菜的軟件推薦給她,有時候我聽得厭煩了,就回她一句:“你自己看着用吧,我對這方面确實也沒什麼了解。”雖然并沒有讓人覺得多麼不好,但多多少少也帶了一份冷淡。現在看來,我們這些做兒女的有時候的确不能對父母所經曆的或正在面臨的事情感同身受,在許多時候我們都有所虧欠。
有一次無意間又聊到了這個話題。我說你做的菜已經很好吃了呀,為什麼還要學做這些菜?另外還調侃媽媽,說她又不需要去當廚師。媽媽就回了我一句:“隻有我的菜做的好吃了,等你們長大以後才想着要多回家看看呀”,本能的,鼻子微微的酸了一下,我完全想不到她會有這樣的回答,也許在她心裡,作為一個母親,雖然給不了兒女多麼豐厚的物質上有如金錢一樣的支持,但在其它方面,能付出的則不會保留。不過我永遠都記得媽媽說過的那句話,并且我想終身都忘不了,她說:“不知道為什麼,我覺我們這代人又好像比我們父母那輩對兒女要自私一點,更多的是希望他們自己去創造屬于他們自己的生活,我們也不想幫上什麼忙”。
媽媽生日那天,我給她發了一個微信紅包,錢不多,隻是我的一片心意,我想着,媽媽應該是會點開的,因為一個人出于本能的有着對任何事物的好奇心,結果卻與我料想的相反,她不但沒有點開,反而還給我發了一個紅包過來,并說:“這是小姨工廠裡獎勵員工們的兩百塊錢紅包,你拿着吧”。雖隻言片語,但竟讓我感到從未有過的溫暖。
也許她是一個生活在幾十億當中的平凡人,但是卻要承擔着許多人不曾擔任的重任,就是因為她是一個母親;卻要将一顆心分成上十份或是上千份,為這個家庭在社會中紮穩腳,就因為她是母親。王建曾說:“父母所欲為者,我繼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親厚之。”在我心裡,母親就是一朵永不凋謝的花,讓我們為母親獻上一首贊頌的歌,隻有母親聽了才能顯出激昂和澎湃的歌。我想着可以用什麼可以來形容我的母親呢?用可愛吧,一方面為着她對兒女的一份執着與依靠,另一方面我希望她有着像孩子般的“自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