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5201-08周慧敏
在網易雲裡看到過這樣一句樂評:多吃一口會胖,少吃一口為什麼不瘦呢?朋友回答:因為你不會隻多吃一口,而你隻會少吃一口。大概人就是這樣一種生物吧,永遠想要的更多,學會克制是很艱難的修行。
許多網紅的微博裡随處可見的是:今天怎麼又胖了,配圖是不能再尖的下巴,或者打扮光鮮,穿着露出自己A4腰的露臍裝。再也不吃這麼多了,配上的是滿桌的異國料理,昂貴的冰激淩。然後陷入被路人羨慕點贊和轉發的死循環裡,麻痹自我,其樂無窮。貌似這是能娛樂生活的唯一方式,看到又漲了多少粉,心想着還要再接再厲,明天該怎麼發微博。
社交網絡帶給我們的到底是什麼?是無休止的表演還是獲贊與點擊量帶來的樂趣?和朋友吃飯的時候,他的第一句話不是你最近還好嗎,而是:老闆,你這裡的WIFI密碼是多少?飯菜上桌的時候,說的話不是我們開動吧,而是:等一下,先别動筷子,讓我先拍個照。随時随地分享自己的生活,似乎獲贊量的多少能決定你的飯菜好不好吃,活動是否有趣。真是令人悲哀的事情。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視頻,許多人一起看升旗,當所有的人都在拿出手機或者單反記錄的時候,一位老太太把擋住她視線的手機靜靜撥開,用眼睛看完了整場升旗。眼睛已經足夠讓我們記錄那些美好的時刻,為什麼要拿出冰冷的機器來記錄呢?在用機器拍攝的時候,你已經錯失了用肉眼看的美好時刻,而當你将視頻分享在朋友圈的時候,所看到的一遍遍重播也隻不過是機器的機械記錄而已。升旗的時候,你甚至都沒有行注目禮,沒有在内心唱國歌。而是被擁擠的人群擠來擠去,依然端着手機靜靜地錄完視頻。躺在風尚的洪流裡,躺在理性的缺席裡,躺在個各種社交網絡表演和被贊的死循環裡。
史鐵生在《我與地壇》中言:“每一個有激情的演員都難免是一個人質,每一個懂得欣賞的觀衆都巧妙地粉碎了一場陰謀。每一個乏味的演員都是因為他老以為這喜劇于自己無關,每一個倒黴的觀衆都是因為他總是坐得離舞台太近了。”大概與此有異曲同工之妙。這場表演令人感到悲哀的不隻是沉浸在幻胖中的演員,還有那些為這場表演狂熱呐喊使表演如虎添翼的觀衆吧。
手機,能讓你聯系到整個世界,同樣也能讓你失去整個世界。别再沉浸在網絡社交的幻胖裡,不妨出去走走,用肉眼看看整個世界,這樣你才會觸及到那個無比真實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