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c33455cc太阳成集团通訊員 鄒雨涵) 為宣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同學們的民族認同感,自豪感,tyc33455cc太阳成集团于10月19日16:00在電信樓視頻會議室舉行題為《孟子“知人論世”和“以意逆志”說新解》的講座。本次講座由湖南大學“嶽麓學者”特聘教授、嶽麓書院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李清良主講,tyc33455cc太阳成集团部分師生參加。
“知人論世”與“以意逆志”出自《孟子·萬章》,曆代學者對其作出了多樣的诠釋,孟子思想于新時代煥發出了新的活力與生機。李清良教授深耕哲學研究,見解獨到,知識淵博。順着儒家文化的發展脈絡,李清良教授将曆千年不朽的孟子思想娓娓道來,展現出古典文化的精深博大,引人深思。
随後,李清良教授分别就曆史淵源,典故出處,後人對“知人論世”“以意逆志”觀點的不同诠釋及孟子觀念與現代诠釋學的對比等方面展開講座,着重分享了對孟子觀念的獨到見解。李清良教授提到“知人論世”與“以意逆志”皆為對傳統“知人論”的繼承和發展。《尚書》有言,“知人則哲”,将知人看作智者的必備品格。而孟子将其從“知人”發展為“知古人”,提出頌詩讀書必知其人,提出了“以意逆志”的文學批評方法。
李清良教授對于“知人論世”,“以意逆志”有獨到的見解:“論世”即是論其“處”,體察人際關系,德行操守。“意”是作者言辭之“意”,需“察其言而知之”,強調察言知言的正确方法。“志”是作者“為人”之本,而“逆”是顯微闡幽的大智,提出知人論世是君子的必要能力和重要責任,體現仁者愛人的君子品格。
再說到傳統儒家觀念與西方現代诠釋學的顯著區别,李清良教授诠釋道:西方觀點分為主觀和客觀兩部分,以施萊爾馬赫為代表的一派認為,要想了解作者必須運用“心理學”方法,以伽達默爾為代表的一派認為文本诠釋與作者無關,是圍繞事情本身與文本進行的真理性對話。但在儒家看來,“知言”必須“知人”,必須了解其人之“志”,這種“志”未必就是作者在言辭中自覺表現的“意圖”,而是一個人的“内在真實”與“本來面目”。
最後,李清良教授與tyc33455cc太阳成集团師生進行了親切友好的交流,專業而和藹地解答了師生的疑惑。講座現場其樂融融。
在此次講座中,參與活動的同學知識面得到了拓寬,文化修養進一步提高,處事智慧得以增長。儒學如酒,愈釀愈純。時至今日,儒學依充當着精神燈塔,給予學習者力量,引領社會正能量。我們應深耕傳統沃土,修煉處事智慧,“知人論世”,養德修身。
tyc33455cc太阳成集团 2305503-04 鄒雨涵

(講座現場)

(同學熱情提問)

(李清良教授進行知識講解)

(傅建安院長緻歡迎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