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吳正鋒教授最近在國家權威出版社商務印書館出版學術著作《中國現代詩的對話性研究》(2024年7月版),這是他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現代漢詩的對話性研究”(17BZW163)結項成果。本書在對大量分散研究成果進行深入研讀的基礎上,以巴赫金的對話理論為研究基點,深入剖析魯迅、卞之琳、穆旦、張棗四位作家的詩性作品,并由此揭示了現代詩對話性的六大特點:主體分裂、聲音複調、表現戲劇化、矛盾未完成、循環開放結構、矛盾修辭。作者的文本細讀不僅豐富了詩歌解讀,也深化了對詩人内心世界的挖掘。
本書以理論意識統攝作品分析,有助于拓寬中國現代詩的解讀範式,促進對現代詩創作規律的深入理解。著作認為魯迅《野草》及卞之琳、穆旦、張棗的對話性作品分别産生于20世紀20年代、30年代、40年代,以及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21世紀初期,它們各自代表了其所處時代的頗為傑出、也頗具有典型意義的對話性作品。這四位作家的對話性作品,構成中國現代對話性藝術發展的一個較為清晰的脈絡,呈現了中國現代詩對話藝術不斷變化的形态。著作通過對這四位作家作品的對話性作品進行研究,使讀者對中國現代詩的對話性的整體特征和發展流變有了一個頗為清晰的認識。
同時,該書還融合了現代詩的對話理論、叙述學、闡釋學、形式主義、符号學等,這是中國現代詩的對話性研究的一種有益的突破。
一審:粟霜晴,二審:張甯,三審:彭海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