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c33455cc太阳成集团,歡迎您!

迎評創建第九屆湖南省大學生寫作演講競賽2024開學典禮

教學工作

教學工作

當前位置: 首頁>>教學工作>>教學動态>>正文

聚焦課堂 反思教學---中文系開展新進教師公開課活動
2024-10-03 22:55  

為切實推進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工作,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教師教研能力,中文系于2024年9月份開展新進教師公開課活動。

一、徐雅琴《班級管理》

2024年9月18日上午第3節課,徐雅琴老師在市測樓511為2205602班講授《班級管理》中文系曾娟、吳正鋒、夏多多、鐘應春、燕妮、聞濱、木克然等老師參與聽課。

本節課圍繞中學階段親子溝通障礙這一核心議題,展示了四位班主任針對同一問題設計的不同主題班會案例,通過對比四個案例,讓學生領悟其中蘊含的不同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思路,并使他們在實踐中掌握開展主題班會的技巧和方法。


 

徐雅琴老師引導學生們細讀了每個案例,并通過小組交流讨論的形式積極總結出各個主題班會的優缺點。他們發現,有的班會設計雖然形式新穎,但内容過于淺顯,未能深入挖掘親子溝通的本質問題;有的則過于理論化,缺乏實踐指導意義。同時,學生們也肯定了那些能夠結合學生實際、注重情感交流、提供具體解決策略的班會設計方案。這些讨論為他們日後設計主題班會積累了經驗。

 

 


聽課老師認為,本節課的優點是教師親和力較強,師生互動頻繁,學生參與度較高。但與此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本節課的教學目的不夠明确,從具體案例到理論分析的銜接和過渡不夠流暢,建議在引導學生分析案例時應當有所側重,落腳于案例本身對學生日後班級工作的啟示;另外,教師對學生的關注和回應有所不足,建議多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肯定、引導和點評。在教學細節方面也有許多可以改進的地方,例如PPT的美術設計可以進一步優化,做到趣味性和審美性、思想性的統一。

二、木克然木·艾合買提《語言學概論》

2024年9月20日上午第3節課木克然老師2教216教室2305506班講授《語言學概論》學校督導團長方樂、中文系曾娟、李曉钰、羅孝廉、王林飛、王泉、夏多多、許蓮花、臧志文、鐘應春、燕妮、聞濱、喬鵬、徐雅琴等老師參與聽課。



木克然老師花費較多時間回顧上節課内容複習語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線條性接着導入本節課介紹語言符号的系統性包含系統、語言系統、語言系統的特點。講述語言系統的層級體系、組合關系和聚合關系。



課後各位聽課老師進行點評,并給出了珍貴的建議。主要有:控制好課前複習環節時間,不要超時間。課程主題要簡潔清晰導入環節用明确的語言介紹本節課主要内容,讓學生知曉課程主題和内容。課件制作舉例說明等應該增加趣味性和生動性,讓學生在學習枯燥的理論知識的時候能夠被充實有趣的課件吸引注意力。

三、聞濱《文學概論》

2024年9月23日上午第3節課聞濱老師2 教 5122205508班講授《文學概論》學校督導團長方樂、中文系曾衛軍、李曉钰、丁珊、羅孝廉、王萍、臧志文、張大聯、鐘應春、燕妮等老師參與聽課。



聞濱老師圍繞“文學的性質”講述“文學是審美的藝術”。審美是人特有的活動。文學作為審美的藝術,主要表現為文學的情感性、形象性與超越性。通過引經據典、案例分析、圖文結合、繪制概念關系圖表等方法,講授有理有據,生動有趣,讓學生們很好地理解了關于“文學是什麼”的基本問題。



評課環節,老師們一緻肯定聞濱老師的授課内容充實,課堂氛圍良好。同時,大家也提出幾點建議:一是理論講授要注重案例分析,做到理論與案例相結合;二是做好互動環節,把握好課堂節奏;三是要注重課程思政,着力挖掘思政元素,融入傳統文化,以體現理論自身的闡釋價值與文化内涵。

四、楊玲《中國古典詩詞》

2024年9月25日上午第7節課,楊玲老師在管理樓313教室為2305504班講述《中國古典詩詞》中文系曾娟、丁珊、羅孝廉、王萍、夏多多、許蓮花、張大聯、鐘應春、燕妮、聞濱、喬鵬、木克然、徐雅琴等老師參與聽課。


楊玲老師授課内容為“初唐四傑-王勃詩歌鑒賞”。首先通過一個短視頻向大家展示了王勃的“早年才華-仕途坎坷-溺水身亡”的生平經曆,緊接着介紹了王勃文學創作的初唐詩壇背景,及他在個人文學創作的整體情況及其文學風格特點。選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為代表作品分别從詩歌内容、意境描繪、藝術特色、表現手法、情感内涵及價值觀等角度展開了深入賞析。課堂中引入學生互動分享環節、積極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注重将課堂内容與思政要素相結合。



評課環節,聽課老師們肯定楊玲老師的課堂設計合理、形式豐富,氛圍活躍。大家也提出以下建議:一是建議授課内容可以更深入些,适當加入擴展延伸部分;二是要做好授課節奏把控,防止為了趕進度而語速過快;三是授課時要注意控制口頭禅的高頻出現等。

 

聽課評課是觀摩課堂、反思教學的重要途徑,有利于老師們相互切磋,促進教學觀念更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中文系将繼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發揮骨幹教師的“傳、幫、帶”作用,重視對青年教師的培養,錘煉精湛的教學藝術

(一審:張甯  二審:劉祥友  三審:彭海華)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