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富強,民族複興,最終要體現在千千萬萬個家庭都幸福美滿上,體現在億萬人民生活不斷改善上。千家萬戶都好,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我們要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把愛家和愛國統一起來,把實現個人夢、家庭夢融入國家夢、民族夢之中,用我們4億多家庭、13億多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彙聚起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我們要堅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的奮鬥目标,始終為人民不懈奮鬥、同人民一起奮鬥,切實把奮鬥精神貫徹到進行偉大鬥争、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全過程,形成競相奮鬥、團結奮鬥的生動局面。
——習近平2018年2月14日在春節團拜會上的講話
人民是曆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一旦脫離群衆,就會失去生命力。我們要向周恩來同志學習,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自覺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衆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鬥目标,依靠人民創造曆史偉業。
——習近平2018年3月1日在紀念周恩來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共産黨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的,人民群衆什麼方面感覺不幸福、不快樂、不滿意,我們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計為群衆排憂解難。
——習近平2018年3月7日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
功成不必在我并不是消極、怠政、不作為,而是要牢固樹立正确政績觀,既要做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着、得實惠的實事,也要做為後人作鋪墊、打基礎、利長遠的好事,既要做顯功,也要做潛功,不計較個人功名,追求人民群衆的好口碑、曆史沉澱之後真正的評價。
——習近平2018年3月8日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
守公德,就是要強化宗旨意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恪守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理念,自覺踐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标的承諾,做到心底無私天地寬。
——習近平2018年3月10日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重慶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
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這一崇高職務,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我将一如既往,忠實履行憲法賦予的職責,忠于祖國,忠于人民,恪盡職守,竭盡全力,勤勉工作,赤誠奉獻,做人民的勤務員,接受人民監督,決不辜負各位代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信任和重托!
一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無論身居多高的職位,都必須牢記我們的共和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始終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始終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
人民是曆史的創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波瀾壯闊的中華民族發展史是中國人民書寫的!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是中國人民創造的!曆久彌新的中華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培育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是中國人民奮鬥出來的!
中國人民的特質、禀賦不僅鑄就了綿延幾千年發展至今的中華文明,而且深刻影響着當代中國發展進步,深刻影響着當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中國人民在長期奮鬥中培育、繼承、發展起來的偉大民族精神,為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
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創造精神的人民。在幾千年曆史長河中,中國人民始終辛勤勞作、發明創造,我國産生了老子、孔子、莊子、孟子、墨子、孫子、韓非子等聞名于世的偉大思想巨匠,發明了造紙術、火藥、印刷術、指南針等深刻影響人類文明進程的偉大科技成果,創作了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偉大文藝作品,傳承了格薩爾王、瑪納斯、江格爾等震撼人心的偉大史詩,建設了萬裡長城、都江堰、大運河、故宮、布達拉宮等氣勢恢弘的偉大工程。今天,中國人民的創造精神正在前所未有地迸發出來,推動我國日新月異向前發展,大踏步走在世界前列。我相信,隻要13億多中國人民始終發揚這種偉大創造精神,我們就一定能夠創造出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迹!
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奮鬥精神的人民。在幾千年曆史長河中,中國人民始終革故鼎新、自強不息,開發和建設了祖國遼闊秀麗的大好河山,開拓了波濤萬頃的遼闊海疆,開墾了物産豐富的廣袤糧田,治理了桀骜不馴的千百條大江大河,戰勝了數不清的自然災害,建設了星羅棋布的城鎮鄉村,發展了門類齊全的産業,形成了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國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沒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奮鬥。今天,中國人民擁有的一切,凝聚着中國人的聰明才智,浸透着中國人的辛勤汗水,蘊涵着中國人的巨大犧牲。我相信,隻要13億多中國人民始終發揚這種偉大奮鬥精神,我們就一定能夠達到創造人民更加美好生活的宏偉目标!
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團結精神的人民。在幾千年曆史長河中,中國人民始終團結一心、同舟共濟,建立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發展了56個民族多元一體、交織交融的融洽民族關系,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華民族大家庭。特别是近代以後,在外來侵略寇急禍重的嚴峻形勢下,我國各族人民手挽着手、肩并着肩,英勇奮鬥,浴血奮戰,打敗了一切窮兇極惡的侵略者,捍衛了民族獨立和自由,共同書寫了中華民族保衛祖國、抵禦外侮的壯麗史詩。今天,中國取得的令世人矚目的發展成就,更是全國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努力的結果。中國人民從親身經曆中深刻認識到,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才能前進,一個四分五裂的國家不可能發展進步。我相信,隻要13億多中國人民始終發揚這種偉大團結精神,我們就一定能夠形成勇往直前、無堅不摧的強大力量!
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夢想精神的人民。在幾千年曆史長河中,中國人民始終心懷夢想、不懈追求,我們不僅形成了小康生活的理念,而且秉持天下為公的情懷,盤古開天、女娲補天、伏羲畫卦、神農嘗草、誇父追日、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等我國古代神話深刻反映了中國人民勇于追求和實現夢想的執着精神。中國人民相信,山再高,往上攀,總能登頂;路再長,走下去,定能到達。近代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成為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中國人民百折不撓、堅忍不拔,以同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複舊物的決心、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為實現這個偉大夢想進行了170多年的持續奮鬥。今天,中國人民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我相信,隻要13億多中國人民始終發揚這種偉大夢想精神,我們就一定能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
我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我們必須始終堅持人民立場,堅持人民主體地位,虛心向人民學習,傾聽人民呼聲,汲取人民智慧,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準,着力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讓全體中國人民和中華兒女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曆史進程中共享幸福和榮光!
——習近平2018年3月20日在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
中國人民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實現解放思想和改革開放相互激蕩、觀念創新和實踐探索相互促進,充分顯示了思想引領的強大力量。中國人民勇于自我革命、自我革新,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革除阻礙發展的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充分顯示了制度保障的強大力量。中國人民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空前高漲,充分顯示了13億多人民作為國家主人和真正英雄推動曆史前進的強大力量。
中國人民将繼續大膽創新、推動發展,堅定不移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不斷增強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習近平2018年4月10日在博鳌亞洲論壇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
改革開放在認識和實踐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開放中每一個新生事物的産生和發展,改革開放每一個領域和環節經驗的創造和積累,無不來自億萬人民的智慧和實踐。
沒有人民支持和參與,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隻有充分尊重人民意願,形成廣泛共識,人民才會積極支持改革、踴躍投身改革。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發揮群衆首創精神,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開放。要堅持從人民群衆普遍關注、反映強烈、反複出現的問題背後查找體制機制弊端,找準深化改革的重點和突破口。要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加快推進民生領域體制機制改革,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着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不斷完善公共服務體系,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動公共資源向基層延伸、向農村覆蓋、向困難群體傾斜,着力解決人民群衆關心的現實利益問題。
——習近平2018年4月13日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把人民群衆的小事當作我們的大事,從人民群衆關心的事情做起,從讓人民滿意的事情抓起,加強全方位就業服務,高度重視困難群衆幫扶救助工作,加快建成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推進民生保障精準化精細化。
——習近平2018年4月24日至28日在湖北考察時的講話
馬克思主義是人民的理論,第一次創立了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馬克思主義博大精深,歸根到底就是一句話,為人類求解放。在馬克思之前,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理論都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馬克思主義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場探求人類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學的理論為最終建立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會指明了方向。馬克思主義之所以具有跨越國度、跨越時代的影響力,就是因為它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動曆史前進的人間正道。
學習馬克思,就要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關于堅守人民立場的思想。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品格。馬克思說,“曆史活動是群衆的活動”。讓人民獲得解放是馬克思畢生的追求。我們要始終把人民立場作為根本立場,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根本使命,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貫徹群衆路線,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始終保持同人民群衆的血肉聯系,凝聚起衆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團結帶領人民共同創造曆史偉業。這是尊重曆史規律的必然選擇,是共産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自覺擔當。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标。我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在更高水平上實現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着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
——習近平2018年5月4日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現在,随着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群衆對優美生态環境需要已經成為這一矛盾的重要方面,廣大人民群衆熱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态環境質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們黨的奮鬥目标,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是執政黨使命所在。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我們要積極回應人民群衆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進生态文明建設,提供更多優質生态産品,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态環境需要。
——習近平2018年5月18日在全國生态環境保護大會上的講話
要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科技創新的落腳點,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為科技創新的重要方向。
——習近平2018年5月28日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做民生工作,首先要有為民情懷。要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扭住人民群衆最關心的就業、教育、收入、社保、醫療、養老、居住、環境、食品藥品安全、社會治安等問題,紮紮實實把民生工作做好。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要多打造市民休閑觀光、健身活動的地點,讓人民群衆生活更方便、更豐富多彩。要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把更多資源、服務、管理放到社區,更好為社區居民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
——習近平2018年6月12日至14日在山東考察時的講話
加強黨的政治建設,要緊扣民心這個最大的政治,把赢得民心民意、彙集民智民力作為重要着力點。要站穩人民立場,貫徹黨的群衆路線,同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堅決反對“四風”特别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衆的血肉聯系。要教育和激勵廣大黨員、幹部銳意進取、奮發有為,把精力和心思用在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上,用在破難題、克難關、着力解決人民群衆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上。
——習近平2018年6月29日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黨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現在,人民群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多向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延展。人民群衆對執法亂作為、不作為以及司法不公的意見比較集中,這要成為我們厲行法治的聚焦點和發力點。
——習近平2018年8月24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
法治建設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必須牢牢把握社會公平正義這一法治價值追求,努力讓人民群衆在每一項法律制度、每一個執法決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要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願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依法治國全過程,保證人民在黨的領導下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
——習近平2018年8月24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
資源枯竭型城市如何發展轉型是一個大課題,要認真研究,不能急,要一步一步來。在找出路的過程中,首先要把民生保障好,特别是要保障最困難群體的生活。我們發展經濟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讓老百姓的生活過得越來越好。大家的生活都要過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也不能落下,一個也不能少。
——習近平2018年9月28日在遼甯省撫順市考察時的講話
城市治理的“最後一公裡”就在社區。社區是黨委和政府聯系群衆、服務群衆的神經末梢,要及時感知社區居民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一件一件加以解決。老百姓心裡有杆秤。我們把老百姓放在心中,老百姓才會把我們放在心中。加強社區治理,既要發揮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作用,也要發揮居民自治功能,把社區居民積極性、主動性調動起來,做到人人參與、人人負責、人人奉獻、人人共享。
——習近平2018年11月6日在上海考察時的講話
要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更加注重在細微處下功夫、見成效。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共建共治共享,堅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着力解決好人民群衆關心的就業、教育、醫療、養老等突出問題,不斷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和質量,讓群衆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習近平2018年11月7日在上海考察時的講話
劉少奇同志說過:“人民的利益,即是黨的利益。除了人民的利益之外,黨再無自己的特殊利益。最廣大人民群衆的最大利益,即是真理的最高标準,即是我們黨員一切行動的最高标準。”劉少奇同志堅持一切從人民利益出發,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勤務員。劉少奇同志在《論共産黨員的修養》中嚴厲批評把個人利益擺在黨和人民利益之上的種種自私自利的思想。劉少奇同志對講排場、擺闊氣、假公濟私的現象深惡痛絕,強調這是絕對不能允許的。他說:“我們黨從最初起,就是為了服務于人民而建立的,我們一切黨員的一切犧牲、努力和鬥争,都是為了人民群衆的福利和解放,而不是為了别的。這就是我們共産黨人最大的光榮和最值得驕傲的地方。”他在白區工作時,經常經手幾萬元的黨的活動經費,但他分文不動,每天隻買些蘿蔔燴點馍維持生活。他經常輕裝簡從,深入群衆、深入基層,傾聽群衆呼聲,心系群衆安危。他同掏糞工人時傳祥結下的友情,成為黨同人民群衆血肉聯系的生動縮影。家鄉的一些親戚看到他當了國家主席,跑到北京找他辦事,劉少奇同志嚴肅告訴他們:“不錯,我是國家主席,硬着頭皮給你們辦這些事,也不是辦不成。可是不行啊!我是國家主席不假,但我是共産黨員,不能随便行使自己的職權。”他回家鄉農村調查時,有時睡在養豬場飼養員用過的鋪了稻草的木闆床上,有時睡在縣委會議室的一張長方形的會議桌上,有時睡在大隊部用兩條長凳架着的門闆上。他教育子女不能搞特殊化、不能脫離群衆,要求身邊工作人員不請客、不迎送,不準向地方提任何要求和接受任何禮物。他還對子女說:“爸爸是人民的兒子。你們也一定要做人民的好兒女。永遠跟着黨,永遠為人民。”這些平凡小事體現了一名真正共産黨人艱苦奮鬥、廉潔奉公的人民公仆本色。
每一個共産黨員,不論職位多高,都是人民的勤務員。今天,我們學習劉少奇同志,就要始終堅守人民立場,把人民群衆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終保持同人民群衆的血肉聯系,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根本職責。全黨同志要時刻牢記,我們的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是用來為黨和人民做事的,隻能用來為黨分憂、為國幹事、為民謀利。要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權,不以權謀私,做到忠誠幹淨擔當。
——習近平2018年11月23日在紀念劉少奇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當今世界面臨的很多問題,歸根結底都和發展問題相關。發展也是實現公平公正的強有力支撐。我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将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為工作出發點和落腳點。
——習近平2018年11月30日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三次峰會第一階段會議上的講話
我同總統先生有一個重要共識,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檢驗工作成效的标準。這一思想指引了中巴實現建交,未來也将指引雙方在合作中促進共同發展、增進民生福祉。
——習近平2018年12月3日同巴拿馬總統巴雷拉舉行會談時的講話
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權。中國共産黨從誕生那一天起,就把為人民謀幸福、為人類謀發展作為奮鬥目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近70年特别是改革開放40年來,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發展成就歸結到一點,就是億萬中國人民生活日益改善。
——習近平2018年12月10日向紀念《世界人權宣言》發表70周年座談會緻的賀信
時代在發展,人權在進步。中國堅持把人權的普遍性原則和當代實際相結合,走符合國情的人權發展道路,奉行以人民為中心的人權理念,把生存權、發展權作為首要的基本人權,協調增進全體人民的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環境權利,努力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習近平2018年12月10日向紀念《世界人權宣言》發表70周年座談會緻的賀信
40年來,我們始終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進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
——習近平2018年12月18日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改革開放40年的實踐啟示我們: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複興,是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開放的初心和使命。我們黨來自人民、紮根人民、造福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必須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我們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作為制定政策的依據,順應民心、尊重民意、關注民情、緻力民生,既通過提出并貫徹正确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帶領人民前進,又從人民實踐創造和發展要求中獲得前進動力,讓人民共享改革開放成果,激勵人民更加自覺地投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
——習近平2018年12月18日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前進道路上,我們必須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的奮鬥目标,踐行黨的根本宗旨,貫徹黨的群衆路線,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尊重人民群衆在實踐活動中所表達的意願、所創造的經驗、所擁有的權利、所發揮的作用,充分激發蘊藏在人民群衆中的創造偉力。我們要健全民主制度、拓寬民主渠道、豐富民主形式、完善法治保障,确保人民依法享有廣泛充分、真實具體、有效管用的民主權利。我們要着力解決人民群衆所需所急所盼,讓人民共享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态等各方面發展成果,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習近平2018年12月18日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2019年,我們将隆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70周年華誕。70年披荊斬棘,70年風雨兼程。人民是共和國的堅實根基,人民是我們執政的最大底氣。一路走來,中國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創造了舉世矚目的中國奇迹。新征程上,不管亂雲飛渡、風吹浪打,我們都要緊緊依靠人民,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以堅如磐石的信心、隻争朝夕的勁頭、堅韌不拔的毅力,一步一個腳印把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推向前進。
——習近平二〇一九年新年賀詞,據新華社北京2018年12月31日電